评论交流

盖世英杰活武松——盖叫天(上)

出处:宣教处  文字:陶国芬  时间:2015-10-13
字体:放大 缩小

西子湖畔的西泠桥边,座落着一代豪客武松的墓园,武二郎的义烈早已深入人心,瞻仰之众往来不绝。距此不远的杨公堤旁,长眠着另一位“武松”,他是一名京剧艺人,凭着满怀绝艺和一身硬骨,挣得了“江南活武松”的名号。

20世纪初,一位13岁的童伶在杭州拱宸桥畔天仙戏馆登台,四天戏下来,这孩子居然文武双全,老生、武生、老旦、花旦信手拈来,夺得满堂喝彩,一个开门炮就红了。这个孩子名叫张英杰,他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南派京剧武生大师盖叫天。

1888年,张英杰出生在河北高阳农村。连年的灾荒,为了吃上一口饭,8岁的张英杰跟着四哥张英俊进了管吃管住的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戏。1900年,八国联军侵华,科班停业。张英杰不愿意断了学戏唱戏的念想,便辗转投奔在上海已小有名气的大哥——“赛阵风”张英甫。可不久张英甫便长病不能演戏,一家老小的开销加上大哥的医药费,都要张英杰一人承担。十几岁的他已学会几十出戏,便马不停蹄地往返于苏杭两地演出。

张英杰初到杭州时,大伙儿合计着给他起个响亮的艺名,适逢“小叫天”谭鑫培当红,于是他想叫“小小叫天”沾点谭老板的光,不料在座有一位冷笑道:“你也配叫这名?”听到这话张英杰火了:“为什么不能?你这是把人看死了,皇冠428428娱乐娱城现在是不如他,但皇冠428428娱乐娱城难道永远都不前进了吗?他是老前辈,皇冠428428娱乐娱城不但要向他学习,皇冠428428娱乐娱城还要盖过他呢。”于是,他弃用“小小叫天”,索性改艺名为“盖叫天”。

除了登台,盖叫天每天保持练两遍功,温两出戏,天天早上喊嗓子,无一日停歇。每次练完功后,他就在洪春桥那一带遛弯,看到一个亭子,上面有块匾,写着“学到老”。盖叫天非常喜欢琢磨,一看“学到老”三个字,就想:“好,皇冠428428娱乐娱城要活到老,学到老。艺无止境,精益求精,要学。”从这以后,“学到老”便成盖叫天恪守一生的座右铭。

盖叫天在科班学戏的时候,启蒙老师老齐先生曾对他说过:“学戏,单在科班里学,决计学不好,世界上无处不是戏的材料,要留心寻找,才能创出好的艺术。”学而思,思而化,化而创。盖叫天的“学到老”,不单是字面上那么简单,他平日的生活起居,无不是为戏打基础,寻灵感。有一次,盖叫天看到一辆黄包车被撞坏后,车轮突然间飞出来,在马路上飞滚的那一瞬间,使他产生一种艺术创作的灵感。由此,他在《乾元山》中,创造出在空中飞旋,并且抛、扔、滚、转等等诸多繁重的、惊险的乾坤圈表演技巧。还有,盖叫天表演“武松打虎”,就是学了很多十八罗汉中“伏虎罗汉”的造型。他的“武松打店”中武松睡觉的姿势,也一改以往那种真实的睡法,模拟起十八罗汉中“睡罗汉”,睡中有造型,他总说:“艺术在舞台上是美的。”盖叫天常静坐在香炉边,看青烟袅袅,迂回盘旋。盖派特有的云手和身段样式就是由此而来。《狮子楼》中,武松血刃仇人西门庆时,气血上涌,快意恩仇。这激烈的情感如何外化?盖叫天想起院中看到的大黑蝴蝶。他转身偏腿,把大摆往头上一翻,扯平,变脸,一亮,一连串的身段就像上下翻飞的蝴蝶,把人物高涨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。盖叫天曾说过:“演戏没戏瘾是不行的,只有爱上了戏,把整个人都交给戏,才能在艺术上有所创造。”果然,大字不识几个的盖叫天,从几十年的舞台经验中归结出来一套属于自己的表演理论。经过他的创造,一些非戏曲的元素,变成一种戏曲的东西,那不是简单的叠加,而是融会贯通。他演戏不是千人一面,而是一人千面,不管演什么角色,都能刻画不同的性格。

经过长久的实践与积淀,盖叫天把武生,尤其是短打武生这一行推到顶峰,产生巨大影响。他那刚柔并济、稳练从容的表演,发展成为南派短打武生的重要流派,使“盖派”丰富传统京剧武生的表演,自成一体。盖叫天的盖派艺术表演当中,最有特色就是“武戏文唱”。他演史文恭的一段戏,堪称盖派“武戏文唱”的经典代表。观众和评论家都说:“盖叫天的胡子会跳舞。”因为他用胡子、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,加上盖派的锣经,突出盖派的线条美,造型美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作者系长城动漫动画片编剧)


关闭】 【打印
上一篇: 采得百花酿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——记基础教学部教授王占霞下一篇: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